和100个运营人逛公园|互联网人转型线下零售,提前过上养老退休生活


现在的一二线城市都在拼命燃烧中青年,看似是公司内部不停地卷,但是实际上是某种社会机制形成。每兴起一个新的一线城市,背后都是由无数中青年人一起垒起来的。
01
好的心态,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好的精神状态
距离上一次见大熊已经过去了2年多了,上一次见他还在教育行业,不停地卷,人的状态就和那个时候的教育行业一样, 很卷很浮躁,好像总害怕失去一点什么 。
这一次见大熊,明显比上一次平和、踏实 了许多 。 有种千帆历经,归来仍是少年的那种成熟感。
大熊已经从互联网转型到线下零售一年多了,一年多以前,那个时候还是社区团购最火的时候,在橙心优选,拿着三线城市的工资却过着和一线城市一样的加班节奏。 从早上8点多一睁眼脑袋里想的就是今天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优先级是什么,脑袋在疯狂地运转着 。有时候也想让自己停下来,稍微慢下来,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办法让自己停下来,没有办法让自己慢下来。好像自己稍微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是这个环境的罪人,正在破坏这个环境下的生存规则。
那时候经常10多,11点多还有人发消息、对东西,更变态的是内部沟通工具有一个回执的功能,如果一直没有读或已读未回,这个时候短信和智能语音电话就会进来:xx请求回执,请尽快查看。
那个时候晚上下班的之后还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让自己的脑子静下来,才能入睡,否则脑袋仍然会处于疯狂运转状态,会越来越兴奋,整个人陷入失眠状态。
但是现在过着 早8点半晚5点半 的生活,早上步行10多分钟到办公室。慢悠悠地看下报表昨天的数据情况,然后慢慢安排今天的活,到了下午5点半之后,办公室基本上没用什么人了, 自己干完当天的活之后也慢慢走回去。在路上偶遇一些熟人,聊聊天,路边看到合适的买点小菜回家去。过上了梦想中的退休生活。
我问大熊, 过这样的慢节奏的生活,你会焦虑吗? 或者有时候会突然觉得,我很年轻,年纪轻轻就过上这样的养老生活,真的可以吗?
刚开始其实也挺方的, 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还是说沉沦在这种安逸的生活里。
不过随着周围人都慢下来,而且更关键的是工作上的成就感会冲淡这种感觉。 在现在的这个公司里,好像只要自己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超越其他人。也能有更多新的机会和尝试,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像也还行,也还不错。
当然,不能既要,又要,还要,想要一些东西自然就得舍弃一些东西。
毕竟,生活的选择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选择了安逸就不能想要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也得接受对应的薪资水平,选择了内卷,就不能想要那种早9晚6,下了班之后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生活。
这种平静的工作和生活,会让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特别平和。
所以我现在更能坦然接受每一件事情的结果,不管是这结果是好还是坏。外界的一些事物都不在我们的绝对可控范围内,无论做什么都存在概率在里边。
当事情本身不可控的情况下,心态就变得非常重要。没办法决定一个事情本身如何,但是我可以决定我该以怎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事情。
所以在大家都在职场中卷不动的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冥想,身心灵相关的大健康的产品,甚至是说,连寺庙都成为了现在年轻人的最爱。
当外在事物失控时,内心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变得非常重要。
02
线下零售,运营人能做什么
问及大熊当时为什么想从互联网转型到线下零售?
大熊说,当时是真的受伤了,也厌倦了那种一直不停地卷的工作和生活, 就想找一份工作好好稳定下来 。
经历了教育行业的那波双减,再是经历了社区团购的那波大撤退。 在互联网,总是经历:眼看着它起高楼,眼看 它 楼塌了,一切变得太快,一切又让人觉得非常虚幻, 这种虚幻非常让人浮躁和焦虑。
但是线下零售不一样, 卖出去的是一件件衣服,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会有一种勤劳感和踏实感 。
之前口罩的那个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基本上就很平稳和踏实,除非老板想不通拼命扩张,否则开一天业就能挣1天的钱。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整个人也会觉得非常踏实和平静,也不必每天焦虑什么,总害怕自己落后什么,总害怕自己失去什么。
大熊说,当时转型到线下也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当时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也没有说一定要做线下,但是内心有一个强烈的愿望:TMD我要逃离互联网,再也不碰互联网。
当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看 工作 机会,因为是在三线城市,所以想找一个还不错的公司也挺难的。碰巧在网上看到这家线下品牌招聘,就过去聊聊,没有想到这家品牌在大学那会来我们学校招聘过,也和之前的HR有过沟通和交流,所以在面试这一关基本上就没有怎么为难我。
HR就问大熊一个问题:能不能稳定下来?
“要是在之前我肯定没有办法告诉他答案,但是经历了外边的繁华,现在想要的就是一个稳定,我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更坚定。”
大熊现在做的事情是相当于互联网的商业分析,分析业务上数据的异常,给予业务上的一些建议。但是因为自己不直接做业务,最终自己的策略能否被顺利实施,自己也不知道。
我问大熊,后续想自己做业务或自己开一个服装店吗?对于自己做业务这件事情,大熊也有自己的打算,虽然现在不直接做业务,但是能 从数据中知道这个行业的经营情况,甚至比做业务的人更知道每一个环节的基本情况。现在先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敏锐度,等着未来有机会,会尝试着自己做业务。
但是说及开服装店这个事情,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投入成本太高了,投入进去的可能就是普通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的心血,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倾家荡产,门店,仓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如果每天卖不出去成本就堆积到这里,简直承受不住。
大熊转战线下已经一年多了,这里边确实也能发现互联网人的一些新的机会点。
比如,很多线下品牌没有电商的基因,了解了线下的一些供应商的玩法和选货存贮的一些套路,如果未来公司有做电商的需求,那么这一块也是互联网人的机会。
还有一个特别特别刚需的岗位,那就是会员运营 。
现在很多线下的品牌都想要更好地留住用户,特别是留住高价值的用户。让这些用户不断地复购,甚至是形成对店铺或者品牌的知名度。
那么这个时候如何针对会员用户进行运营,就非常关键了。但是这里边也有非常大的挑战,因为线下没有什么开发能力,所以很多用户的数据都没有,基本上等于重新开始。从0到1开始,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成长和更多的成就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大熊说,现在线下零售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一个痛点: 互联网上也有没有什么关于这一行业比较多的资料 ,很少能找到一些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现在还是更多倾向于通过讲师来企业培训的那种,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有用的信息非常少。
比如前段时间想要搜索货架上如何陈列,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如果互联网人能在线下零售深耕下去,产出一些专业化的内容,会让整个行业有比较大的变化。
不过线下有一个特别特别难搞的事情,特别是做到了中高层之后,基本上出去谈事情就是喝酒。而且酒文化在北方尤其严重,在一个桌上喝酒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聊的事情,也很容易聊好确认一些事情。但是对于酒量不好的人来说,就非常痛苦。之前有一个经理出去喝酒,就眼看着他脸红了然后脸惨白惨白的,害怕有命挣钱没命花钱。
所以现在就感觉自己每天和数据打交道好像也还行,不用在饭桌上疲于应付和说一些违心的话。
03
三四线的人和一线城市有区别吗
我问大熊,你感觉三四线的人的状态和一线城市有什么差别吗?差别大吗?
大熊说,你在一线城市呆久了,回去会发现周围找不到一个可以聊业务或工作的人,大部分时候都是聊的一些家长里短,自己关注的东西好像周围都找不到可以聊的人。
所以有时间我会在各种群里和大家聊,一方面是让自己保持还在互联网的那种状态,让自己保持对新鲜事物的状态,不至于让自己信息滞后非常大。
如果说,一定要用一段话来形容这之间的区别的话,大概就是 大城市无处安放身体,在小城市无处安放灵魂 。身体和灵魂无法兼得,但是我也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大城市安放灵魂,也是一种错觉。在网上让自己保持对某些事情的关注,让自己保持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也能安放一颗灵魂。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一线城市返回到三四线城市,就现在我们这个公司的人,还挺多人都在大厂待过。 不过随着线下互联网的普及,返乡打工人的生存空间和机会也越来越大,未来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
说到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明显,很久没有回老家,51回老家去看了一趟老人,去镇上逛街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商家已经开始有了积分这个东西,会将用户消费的金额累计成积分,后续可以用积分抵扣什么的。
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一个镇上也开始有了积分这样的东西,并且用户正在慢慢接受积分这样的东西。
从来没有想到以前的互联网人现在能过上接近朝9晚6的生活,以前觉得可能不习惯,但是发现现在的生活状态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有一份在三线城市还算不错的工作,也有上升的空间,领导也对我还不错,周末还能去周围的县城或京城来溜溜弯,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挺惬意的 。
更关键的是, 没有加班,也没有特别大的工作强度,会发现自己的时薪简直比之前划算了不知道多少倍 。之前被总的数字冲昏了头脑,但是一算时薪,还降低不少,简直就是用时间再换钱,而且还是拼命压缩自己生活的时间。


运营▪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