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9 6 5 9 1 1 3

创业失败

唐韧 |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 2023/05/20 10:39

当初我从京东离职时,有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正好从腾讯离职开始创业,做宠物电商产品。

腾讯产品经理出身,个人能力很强,也拉了技术和运营合伙人,带着 400 万启动资金开干。

期间也收到了几个机构的投资,团队在扩大,产品在研发,业务在发展。

三年后,他们宣布创业失败。

昨天在电影院等《速10》开播前的半小时,我接到了来自他的电话,聊了很多。

一个 36 岁创业失败的大龄青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颓废。

我没有过多去关注他们业务失败的原因,听起来他也不太想聊,反而开始跟我聊起他的新创业项目。

是的,这通电话的目的就是想让我听听他的想法。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对于年龄和成就之间的关系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今年我也 35 岁了,典型的职场高压线,如果此时我再去职场上班,大概率没有几家公司愿意看重这个年龄阶段的我。

世俗意义上,标准就是这样的。

可是,年龄和成就之间真的应该通过这种数字来作为划定标准么?

有的人三十多岁,但学习能力和意愿还保持在二十多岁的状态。而有的人二十多岁,学习能力和意愿早已进入了三四十岁的状态。

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很多人会把自己在职场前 5 年学到的东西用很久,然后称之为经验。

但是,这只是技能重复使用带来的熟练感。

我印象非常深刻,2014 年到 2016 年期间,那时候设计产品会特别重视创新和体验,一个新的交互就足以成为亮点。

与此同时,具备体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产品经理也特别吃香,尤其是用户型产品。

可没过两年,这种技能就慢慢被业务型产品逐渐取代,体验设计已经逐渐标准化和工业化。

如果那时候的产品经理没有敏锐捕捉到这个变化进而去学习更多关于行业和业务的知识,那竞争力就会减弱,价值就会降低。

事实是,人都会固守自己的优势,然后坚定认为这依旧是一种优势,直到现实冰冷来袭。

我没有在朋友身上看到这种固守,他一点都不恋战,甚至压根就没有把年龄当做一种限制。

有的人把失败看成终点,可他把失败看成了起点。

我问他,创业失败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说,说明上一次一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那就重新开始呗。

讲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和勇气。如果换做是我,估计我得缓上好一阵才能重新开始。

快 40 岁的人了,但依旧有 20 岁的冲劲。

现在我也观察到一种不好的现象,很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开始扮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做起事来老气横秋,心态也比较消极。

能理解现在的竞争很激烈,至少相比过去 10 年来说,如今互联网行业机会确实变少了。

机会少了,人还有那么多,之前的人要消化,新的人又在涌入,所以躺平摆烂的现象开始产生。

随波逐流,就注定成为平均数。

别用年龄限制了自己,三十岁保持学习和变化的人也好过二十岁开始躺平摆烂的人。

失败,对于有的人来说是终点,可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起点。

记录完这些思考后,电影开始了。

话说,我觉得《速10》挺好看的,我也记住了片中的这么一句台词。

要有希望。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