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9 6 8 2 0 2 7

我讨厌的,是那种老里老气的「大佬」

唐韧 |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 2023/05/11 21:20

运气好,这些年我也算见过了不少大佬,有些还有过深度沟通。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可是,还有一些被别人冠名大佬,但在我看来却是老里老气的人,却让我比较讨厌。

这两天一直在跟进一个合作伙伴的产品规划,后来他们拉了个群搞脑暴,让大家以文字形式发表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没采取线上视频和电话的形式,是因为对方产品总监认为文字能更准确且清晰地表达思维。

我觉得,这样挺好。

期间,参会的一个运营负责人拉了一个被介绍为大佬的人进来,据说过去在某大厂工作了七八年。

本以为他会带来一些新思路,没想到全程都在摆高姿态。

先是一顿点评,说我们之前的思路有问题,这不对,那里考虑不全面,根据他的经验来看,这些都没什么用。

然后开始介绍他的光荣事迹,说什么想当初自己带队打败了谁谁谁,拿下市场份额,又说自己对产品团队提供了多么有用的建议,以至于产品都听他的。

关键是,他对我们之前产出的思考和方案都不屑一顾,认为他那一套才是真理。

说实话,我感受到的就是十足的老里老气。

固执,高傲,听不进建议,认为自己的经验是真理,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秘籍。

期间产品总监私信我说,感觉没啥货,要不你打断一下吧。

我知道他是在求助,因为他也不想驳运营负责人的面子,毕竟是他邀请过来的。

我就无所谓了,反正跟他们也不是同事关系,作为外部顾问扮演雇佣兵的角色。

所以我在群里向这位「大佬」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请问您对这个电商业务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品类分布、关键路径转化率、流量来源渠道、客单价、单一类目毛利率分别是多少?这些细节,支撑起对这个业务的了解。

第二个问题,得知您过去是做 C2C 电商平台,那我们的 B2C 模式是否能复用您过去的经验?如果能,请给出一些具体改进建议。如果不能,单纯否定无法带来价值增量。

第三个问题,这是一场产品脑暴会,请持有建议、idea、思考入场,经验在这里不能作为门票。

我知道这么说一定冒犯到他了,但我无所谓,目的是不想让这场会议变成低质量无效会议,我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

面对这三个问题,「大佬」一时语塞,许久没有发言。

最后「大佬」问了我一个问题,请问你是哪位?

我说,一个普普通通的产品菜鸟。

然后,我就把自己的门票发在了群里,总共五点,分别从业务当前困境、产品体验问题、转化率提升切入点、运营策略调整、数据体系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作罢,我就提前离场了。

在我看来,我已经不再想继续接受来自这位「大佬」那老里老气的教导,属实枯燥。

事后回顾,和那些真正的大佬相比,后者更加 谦逊、低姿态、善于学习

记得上次去北京见了一个朋友,做投资的,但偏向于传统实体企业的投资,对互联网并不是很了解。

约我也是因为关注了我的公众号,看了一段时间的文章后认为我写得比较通俗易懂,所以约着有机会见面聊聊。

正好得知我去北京,他很快就微信联系上我了,我去了他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奖杯和荣誉证书,以及他和一些超级大佬的合影。

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显得无比谦逊,一上来就叫我唐老师。

从年龄上看,他至少比我大一轮,从资历上看,他算得上我的绝对前辈,从段位上看,他高出我至少两个档。

我连忙回复,不敢当不敢当,叫我小唐吧。

他比较坚持,说自己在互联网这块不懂,最近也在认识这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有做业务的、做运营的、做产品的、做技术的,你们都是老师,我得好好学习。

然后,他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并且把我们讨论交流的一些内容记录了下来。

我问他,您平时都有这个习惯么?

他说,很久了,二十多年前他的领导教他的,如果真的想学习一些东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没有经验主义,没有高姿态,没有指点江山,谦逊且平和。

成就和影响力对应他的心态和认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佬。

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也是有时效性的,或者说有外部条件限制的。就好像产品方法论不可复制,那是因为时效性过了切外部限制条件不一样。

如果产品方法论有用,那看完一些书后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出优秀的产品。

但是,我们依旧要学习产品方法论以及工具技能,因为这是为当下实践和环境提供指导并提高效率的引导。

没有这些,只能摸索。有了这些,提高效率,但需要举一反三。

我思考了一下,虽然我有一些方法,但我在不同项目里运用的方式都不太一样。

或许,心法和招数本身就是根和叶的关系。

本是同根生,结果不一样。

在很多领域,我也就是个小学生,不懂没关系,但可以重新学。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