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销售,要永远瞄着最终目的。


客必得是一个面对面讲解的产品,大家统称为售前演示。以前必须去餐厅现场,疫情以后线上的演示大家也能接受了,所以经常会有客户约了会议讲产品。
约了会议特别好,因为你的客户已经准备好了听你讲产品了,他可能都不会受到打扰,有时去现场,他们甚至还经常被其他同事叫走。
不管你是线上还是线下,都算面对面。最初我们碰见客户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然后打开我们的软件后台,一个功能点一个功能点的给人家演示,有耐心年轻一点的客户还好,70后的一般扛不住。
经常会有以下情况:指着身边几个店长和经理,主要是他们几个用哈,只要他们听明白了,这就行了。
更干脆的会说:这产品不错,我们考虑考虑。考虑考虑就基本没下文了。
这个真不怪别人,在数年前我也听过一次产品培训,那真是一种折磨,只想站起来走人。现在想想,那些吃第一次螃蟹的老板们真的是不容易,真诚的给大家道一声,受累了大家。
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我们开始认真琢磨如何讲产品能先让自己听的下去,然后让客户也能听的明白。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动心。
怎么办呢?
第一阶段解决形式问题,当时销售同事们提出一句话,当你一打开电脑就输了。
所以我们先把要讲的内容做成PPT文件,这样的话就显得有条理一些,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依然会打开电脑或者手机演示某个功能,但明显打开的次数少多了,客户听到半路就走人的事少多了。
第二阶段为就是当下这个阶段,PPT越来越少,开始讲产品逻辑,我是怎么设计,然后又是怎么实现的,能达到什么目的。
简化的PPT正在成为就行,有的销售同事甚至连PPT也不要了,直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产品,因为思维导图展示的板块多,但是文字量少,加上市场的培育,大部分新客户这都来自于老客户的转介绍,销售起来要比以前容易的多,而且随着我们对客户业务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刻,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我们的身份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软件销售转到了餐厅经营教练。
但是,真正的面对面销售到底才能做到更好呢?具体做法体现在四个字上:眼疾手高。
第一,你必须清楚干这件事的目的
面对面销售的目的有且只有两个:买我产品,传我美名。最好同时都要。
第二,你必须永远把客户当成小白
这个原则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些新来的同事真够笨的,怎么这么简单的设置都不懂?因为你熟悉,你会不由自主的把沟通的起点设置到你的层面上,其实对方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类行业,这个产品。他不是像对汽车一样了解你的行业。
永远把客户当成小白这事这是个巨大的销售能力,因为这样你们两个才能同频,你才能理解他的反馈,他也能理解你在说什么。
Tony马说:瞬间让我回到小白,是我们发现产品问题的关键。
怎么解决一个小白的问题呢?那就是打比方,例如在价格讨论上,你可以说:就像你买汽车,都是一个方向盘四个轮,奥迪和奥拓可是两个价。这就是客户懂的地方。
第三,说清,说服,都不如说动。
面对面销售最怕的就是双方较劲,总想着说服对方,处处显得比对方认知高远,怼天怼地怼空气。从头说到尾,都是你的理。你说的累,客户也累,最终客户没有行动就是白费。
上周我去一个南方城市,我一个客户问我,你知道谁谁吗?我说知道的,他说他真不错,我们两个从上午见面一直说到晚上分开都还没说完。可是结果呢?没有达成任何结果。
所以,说清,说服,都不是客户心动的要点,而是要说动。
怎么才能说动呢?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法来说,就是简单的字词,朴素的道理,使人愉悦。
前面两个是基础,能听懂,后面一个是关键,你得让听众情绪高涨,因为人类下决策的背后因素就是情绪决策,光你一个人说高兴了没用,你要让听者听了高兴才行。
四,重点内容是顾客价值,以及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
开讲以后,重点就在于向顾客讲解产品所能带来的顾客价值,记住不是你的产品功能,功能只是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
例如:您现在用一个大本子来记录客户订餐,万一预定员忙前忙后的忘记记录了,交接班的又记录了一个,这种情况出现一次,对客户就是巨大的伤害,深圳有家酒店曾经赔了一个客户几十万。
当然介绍顺序是总分总的方式,然后把模块功能对应到为客户哪些解决问题,或者提升哪些工作,尤其是客户关心的问题,或者自己想做总是做不到的事,你恰好能帮助他解决,然后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再来个促销,或者去帮着申请一个优惠条件,一般都会容易达成交易。
总之,不管是不是面对面销售,他都是为了让客户买产品,传美名,如果客户体验也不错,你的下一单生意也就来了。


销售▪2022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