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即将进入你我的生活!


01
楔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春兰指出,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要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升级防控标准,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 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对缓报、瞒报、漏报的严肃追责。
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以前我们只有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现在又多了一个核酸采样圈,我们来看看联系和区别。
15分钟生活圈
2018年1月份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这个圈有多大?
大概3平方公里。
这个圈里有多少人?
常住人口大约5万到10万人。
这个圈用来干啥?
要在附近居民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15分钟 核酸采样 圈
向不同方向步行15分钟,就能 到 达一个核酸的采样点。
他们的研究表明:
虽然是采样“圈”,但不是圆的。(如下图)
以人民广场16号线 口采样点为例, 计算行人15分钟的步行路程,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采样点步行15分钟覆盖范围。
这份研究报告还涉及 “覆盖人群、负荷预测、查询工具” 等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上海“15分钟核酸采样圈”现状小探 》 。
了解完物理空间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经济层面的情况。 这里我援引 “智谷趋势” 的一份测算。
预测如下:
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按照一个采样点每天采3000人计算,需要近1700个采样点。
中国现在有18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91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要实现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国要设置32万个检测点(含已有医院等)
目前,杭州提出要建1万个采样点,上海已布局9021个,无锡投用了2634个,太原要2000个……
要知道,上海只有不到3000座公厕,北京在巅峰时也只有2500多个报刊亭。
这是一场 涉及约2亿人、每年上万亿成本 的超大规模、极为复杂的社会实验。 时间紧,任务重。
投入使用
按照“步行15分钟核酸服务圈”标准, 上海虹口首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 已于2022年4月24日启用了。
下午2点,在北外滩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白玉兰广场的部分保障人员成为首批被检人,正有序保持“两米线”,排队接受核酸检测采样。(如下图)
据悉, 虹口以“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车”相结合的方式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需求科学布局。
同时,虹口将按照区域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以及依据生活、就业、消费等居住与流动人群的常态化,预计规划设置120个核酸采样点,并鼓励公立医院、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采样点建设,建立市场化运营为主,公益性托底保障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
5月8日的静安发布:静安区已在居民社区、商超、办公楼宇、园区企业、地铁站点、交通枢纽(场站)、工地、社区服务设施(含党群服务中心)等10大类场所,共计布设完成各类核酸采样点345个,其中,固定采样点24个、便民采样点317个,流动采样点4个。
大宁国际广场采样点
丰盛里采样点
大宁公园采样点
静安嘉里中心采样点
玫瑰园空地采样点
13号线南京西路地铁站采样点
其他区也在陆续行动中, 一旦解封,我们将在无数个采样点之间穿梭、打卡 。
不难想象,常态化的防疫工作将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这些投入主要用在三个方面。
基础设施包括看得见的核酸采样站(点)和看不见的水电、网络等设施的敷设等。而核酸采样点 已经告别“一两顶蓝色帐篷、几张桌子、几位志愿者”的初始状态,进入到更加安全、高效的采样站点的状态。
下面两张图是中集出品的单人和双人的核酸采样站点,所有设施一应俱全。
另外,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我们也 建议用“装配式技术”来搭建 ,到疫情消失之时,这些材料还能回收利用。真正做到低碳环保、与环境和谐共存。
2.人员投入
除了设备投入,人力成本的投入可能更大。
按照《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的要求: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检疫。
按照每个采样台(2个采样人员)每小时采集120人的标准测算采样人员数量,测算公式为: 核酸采样人员数(单位:人)=人口数÷120 ÷ 8(工作时长)
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口总数约为5.1亿,假设80%的人需要每天出门,那就是4.08亿人次。意味着 共需储备采样人员约42.5万 ,再考虑到采样人员也需要换班、休息,所以需要的人员将更多。
3.数据平台搭建
光有前台的核酸采样,没有后台的数据存储、处理、分析,防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大家都知道 IT的投入一向很大,当面对海量的信息处理时,软硬件的投入一定不会少 。
现在上海已经有一些类似 核酸采样点地图查询 等功能的app推出了,后续会有更多的平台涌现出来。如何用好这些大数据,对抗击疫情至关重要。
结束语
疫情常态化之后,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抗原和核酸 检测将在很长时间内伴随你左右 。
对于家庭主妇(夫)来说,可能是一手核酸,一手“小菜”的状态。
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抗疫就是创作的主题,抗原盒就是“艺术的载体”。
“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将和“15分钟生活圈 ” 融为一体 ,身处大城市的 每个个体,都得学会如何自处?
END
免 责 声 明 : 以 上 部 分 图 片 和 资 料 收 集 于 网 络 , 由 设 计 大 火 锅 收 集 整 理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所 有 , 如 果 有 侵 权 , 请 联 系 我 们 删 除 , 谢 谢 !
推荐阅读
运营▪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