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躺平的团队都是怎样炼成的


作 者:舵舟
来 源:舵舟(ID:duozhou001)
新年伊始,创业者们的学习热情高涨。1月21日,创业邦芯创营一期班第2课在北京开讲,这是一个由科技类公司CEO组成的学习班,舵舟受邀作为导师在芯创营分享“发展中的创业公司如何用好OKR”,以下内容摘自于王娟老师现场分享的案例和场景,工具的应用是建立在特定的场景之下的,希望这些案例对创业者们有所启发。
01
想要征服世界的JACK们
我和JACK相识于2019年,那时TA创业有三年时间,毕业于名牌学校,有着不错的资源和技术,但是公司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20年的疫情给了JACK所在行业一个发展机会,TA的公司也有了加速度,从几十人发展到了200人,市场也拓展到了国外。
趁着这股子劲头,JACK定下了一个长期愿景: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并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包括组织的搭建、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快速做新产品的研发。TA在各种场合下给团队讲述着未来的目标和想法,并用TA擅长的逻辑闭环和“努力改变命运”的理论刺激着团队,试图让队伍亢奋起来,共同去实现那个美好的愿景。
现实是, 团队面对JACK一系列操作的反应,犹如“一潭死水,丢进去一块石头没有一点水花”。
JACK不理解,为什么作为公司员工会对于公司目标不感兴趣?大家为什么不兴奋呢?同样令TA困惑的还有:虽然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但老板越来越忙,“员工做事,老板喝茶”只是一种幻想;公司越大部门越多,就出现了协同难的问题,各自为战,效率反而越来越低……
想要征服世界的JACK还没圆梦,就陷入到了组织发展的困境中。何止是JACK呢?发展中的创业公司在组织扩张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知识点:
高速发展中的创业公司会普遍面临如下问题:
如何统一目标?
如何加强部门协同?
如何激发团队自驱力?
如何让团队跟上公司发展速度?
02
张一鸣的Context, not control
JACK面临的问题尽管普遍,但是有很多公司已经走过去了,这其中就包括字节跳动。这家公司从几十人疯狂扩张到10万人,面对这种速度,如何避免上面说的那些问题呢?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给出的解决方案是:“Context, not control”。即 为每一个人提供决策需要的所有信息,包括原则、市场环境、业务优先级等,让他基于所处情景和上下文自主决策,而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流程、审批等来管理。
总结成一句话: 激发自驱力而非管控 。这是张一鸣的底层管理思想。这样的理念下,字节跳动有一系列的实践:内部没有明显的层级划分,没有层层的审批制度,随时可以拉群开展项目,一切都为了业务发展,内部没有“某某总”、“某哥”、“某老师”等称谓,都是同学……
字节跳动的实践
(图片来源于2018年张一鸣的公开演讲)
在字节跳动的所有实践中,OKR(Objective &Key result:目标和关键结果)是一项提高效率的重要机制,支撑这个组织在发展到10万人时依然可以保持敏捷、高效。 字节跳动全员使用OKR,让中国越来越多公司关注到这个工具,并尝试引入公司。
很多公司都在向字节跳动学习如何应用OKR,过程中也没少踩坑。并非大公司用过的就是合适的。
我们的JACK也尝试去用这个工具,得到的却是团队的吐槽,有了OKR的形,装的却是严重的管控思维,团队依然不思考,没有活力。 TA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创始人开放、透明的文化底层。
字节跳动能够把OKR践行的还不错,跟张一鸣主张的 “ Context, not control”理念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知识点:
OKR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管理层会写,员工跟着写就能发挥价值的。
OKR的落地对各层级一把手有一定要求,就是放小个人ego,尽量开放、坦诚。
用好OKR需要把自下而上的、涌现式的沟通场景打造出来,没有好的场景,OKR难生根
03
一场75后和95后的争吵
OKR的落地是一套系统,是由一套组合拳组成的体系。 我们认为这套体系中不仅有事,还应该有人,这是一套“人事结合”的目标管理工具。
舵舟倡导的OKR落地体系
共创是OKR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场景,它解决的是统一目标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团队思考。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有这样一个案例分享给大家。
在一场由舵舟引导的公司级OKR共创会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一幕。对于公司年度O,两个小组的同学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组以70、80年代同学为主,另外一组以92、95后为主。老板十分认同75后那组提出的目标描述,当即就要决策以他们的为公司最终目标。
但是我们暂缓了这个决策,而是继续再让双方阐述:背后的思考是什么,这个目标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什么价值等等,持续40分钟后,进行最后的投票决策,当然最后还是选了75后那组的目标,年轻一组表示,虽然并不十分认同那是最理想的目标,但是理解了那个目标画面感,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所以是支持的。
可见, 共创是一个能够让彼此了解,获得更多信息的场景,良性的冲突会加深团队对于所讨论事情的理解。
重要的是参与感, 团队只有参与了,才能有拥有感 ,才会愿意投入精力和思考。反之, 没有参与感正是导致团队“一潭死水”的重要原因 ,目标是老板定的,我没参与,老板也没问过我的意见,与我何干!
共创,体现了OKR所倡导的底层管理理念:激发而非管控。
知识点:
共创的价值在于让团队深度参与到集体目标制定过程中。
很多时候,共创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为这个过程每个人都充分表达想法,信息充分流通,每个人都是被看见的。
老板永远都是共创会的天花板,管理好的发言欲望至关重要。
共创中达成的共识不是让大家都相信这个决策是最好的决策,
共识意味着“我可以接受并且支持”。
04
真的是员工能力不行吗?
OKR落地的闭环环节在于复盘,而不是绩效评估。OKR和绩效始终是两套系统前进的。 复盘是一个让人反思的工具,深刻的反思能够促进人的成长,进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进入下一个OKR循环周期。
复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分析根本原因,上个周期我定了一个目标,列了一些关键结果,周期结束发现有些完成的非常好,有些很不满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中间发生了什么?结果背后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因的挖掘比直接寻找解决方案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找对问题所在更加重要。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高管在定季度OKR的时候其中一个是,建设一支扎实稳定输出的团队,围绕这个目标设置了几个KR。但是到季度末复盘的时候,这个团队崩溃全部解散了,重新引入了一支队伍,业绩自然也就没完成。
针对这样的事实结果,这个高管分析了一些原因:
1,行业环境不好,业务推进难,没有业绩团队就留不住;
2,上一支团队能力弱,经受不住高强度工作;
3,自己的时间不够,没有精力管团队。
这些是导致团队崩溃的根本原因吗?
显然还不够本质,大家面临的行业环境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别的团队没事儿呢?他们做了什么,你没有做什么?真的是团队的能力弱吗?他们在之前也是取得过好成绩的。为什么你的时间会不够用……
几轮的提问探讨下来,最终这位高管分析出,是因为团队中缺失了一把手的管理角色,自己都在业务一线救火,没有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角色上去思考。后面他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来让新团队不重蹈覆辙。
OKR复盘创造了一场景,让每个人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回归到事实层面分析原因。 做好复盘同样需要开放、坦诚的文化氛围。
知识点:
复盘的目的不是为了论功行赏或定点打击,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成长。
复盘跟日常的工作总结和项目总结不同,前者是从回顾目标和结果开始的,而后者是从回顾过程开始的。
复盘要回归到事实和数据层面讨论问题,而不能陷入情绪和感受中去互动。
更多“团队管理”相关内容
-
团队管理画布:一张图看懂团队管理全局,内含团队管理直播福利
在中部的问题主要是关注,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团队,达成我们的绩效目标。
-
团队管理 | 团队管理者如何打造门店销售团队?
什么是团队?团队是由门店销售员工和团队管理者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他们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机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让工
-
虚拟团队管理
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拓宽了人们的信息渠道,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工作空间,移动办公和异地办公日渐增多。
-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
只有懂得了成员想要什么的队长和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的队员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
放养式的测试团队管理 。
职场,多数同学(特别是技术人),不太喜欢被管的太死(比如,某些奇葩的管理者,精确到每半个小时,得知道你在做什么);特别是现在的9
推荐阅读
管理▪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