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遭“逼宫”!石油公司“去石油化”,未来走向何方?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出现了显著上涨,同时推动了能源股整体走高。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国际石油企业的日子应该是非常好过的。但实际上, 近期国际上几大石油企业却集体遭到“逼宫”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一、国际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内战
被逼加速转型
近日, 国际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董事会遭遇了一场“突袭战” ,在新能源技术应用和环保问题的压力下,代表变革力量的中小股东持续推动埃克森美孚公布排放目标,要求分设CEO和董事长等议案。
与此同时,近几年埃克森美孚市值暴跌2660亿美元,持续出现亏损。多种因素之下,最终, 持有埃克森美孚0.02%股份的小股东“引擎一号”得到广大股东的支持,成功拿下十二个董事会席位中的三个 ,实现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
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是股东们对埃克森美孚的财务表现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不满。 此次董事会重组表明埃克森美孚的整体政策方向将被迫向新能源倾斜。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法庭上有约1800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诉讼。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表示,石油公司也不希望自己陷入这些法律纠纷中,如果不断被诉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还会受到更多打击,还不如主动地减少石油的生产。当然石油公司也在看好新能源,新能源现在不断技术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二、欧洲石油公司转型“去石油化”成趋势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油气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调整成为一个需要提上日程的抉择,油气巨头们的“转型”成为发展趋势。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道达尔、壳牌、BP,这些名字一直是欧洲能源公司的代名词,现在它们正在加快转型的步伐。
为了表达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 老牌石油公司道达尔“改头换面”,更名为“道达尔能源” 。同时发布为“能源之旅”的标识,起点的红色象征着道达尔能源的传统石油业务,此后逐渐向天然气、电力、氢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不断延伸。
“我们决定转型为一家多能源公司,在2030年成为五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之一,成为一家绿色能源巨头。” 道达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普亚恩说。
事实上,不少国际石油巨头都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从传统的石油巨头向新的“能源巨头”迈进,已成为欧洲石油企业的统一目标。
同为欧洲石油企业的BP公司在名称释义做出了新解释,由“英国石油”变成“不仅贡献石油”。值得一提的是,BP “不仅贡献石油”概念的提出是在更早的2000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海涛 介绍,欧洲这些石油公司,在全球的石油行业里面做得相对比较激进,也跟它整个的发展氛围有关系。这些国家,油气资源也不是特别丰富,能源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以后,这些能源公司做了比较多的设计或者一些部署。
与加速转型的欧洲石油公司不同, 美国的石油企业依旧坚定地看好油气产业 。 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伍德伦和西方石油公司的霍尔卢布两位首席执行官都强调,世界仍然需要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石油公司从未动摇过对油气产业的信心,近日, 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宣布,收购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的独立油气生产商诺布尔能源公司。
“美国经济我们叫做车轮上的经济,摆脱石油的难度更大。美国并没有不发展新能源,但是没有像欧洲国家那么积极。石油作为能源,可能还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作为一个资源,可能继续留在历史舞台中央。”韩晓平说。
三、3分钟换好电池
中石化5000座换电站来了
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拥抱低碳,并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欧洲公司转型迅猛,美国企业虽然保守但也在低碳技术方面布局谋篇,我国油气公司该如何行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对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能源转型同样势不可挡。4月15日,中石化与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日,中国石化与蔚来合作建设的 全球首座全智能换电站 ——中国石化朝英站正式投运。
这座最新投运的全智能换电站位于北京东南四环,占地面积60平方米, 用户无需下车,在车内一键即可完成泊车换电业务。
“我们计划是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混合站不少于5000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介绍道。
中国石油企业入局新能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在江苏东台正式启用。 海上风电对中国海油而言是一个新领域,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3个风机安装,海上升压站也安装完毕,预计明年可按计划顺利投产,将为当地提供绿色能源。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 积极推进从传统油企向新能源跨越,发展以海洋资源为主体的新能源。
同为“三桶油”的中国石油集团,6月28日再添新丁, 成立昆仑资本有限公司。 昆仑资本以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为中国石油的转型之路增加马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戴厚良表示:“作为一个化石能源,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型。”
从石油巨头迈向能源巨头,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衰退,而是又一次扩张业务的机遇。
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指出,2021年油气行业针对“双碳”目标,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传统的油气优势,转型实际上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也是机会和发展。
来源:央视财经
【免责声明】 能源互联网时代(原标准天然气)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索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真正来源,如标错来源,或对于文中所使用的图片,资料,下载链接中所包含的软件等,如有侵权,请跟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谢谢!
更多“石油”相关内容
-
石油巨头遭“逼宫”!石油公司“去石油化”,未来走向何方?
从石油巨头迈向能源巨头,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衰退,而是又一次扩张业务的机遇。
-
石油轶事(一):“石油”名称缘何而来?
石油的名称来历未必统一,但古人如此早就能发现这一新事物并加以应用却是事实,我国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
中国石油“百万”石油人换新装
中国石油2022年各大油田一、二把手、中国石化39家单位,已经更新完毕,点击左下角蓝色字体“阅读原文”查看中国石油各大油
-
俄罗斯石油无处可存, 全球石油处于满仓状态
继一口气经历美股4次熔断之后,人们再次见证了历史性一刻:油价崩盘!5月美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约300%,收于每桶-37.63美
-
重磅!中石油、中国石油大学高层变动!
石油行业又迎来人事调整,涉及中国石油集团及下属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延长石油等单位。中国石油徐文荣不再担任中国石油集团党组
推荐阅读
运营▪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