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建立思考创新的框架?| 创新问答1


要点概览
√
创新会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多元要素的影响,但创新流程有一定的共性
√
克里斯蒂安森定义了创新绩效的4个关键部分:①适应现在的客户需求;②适应将来的客户需求;③速度;④成本
√
基于创新绩效和创新流程的二维思考框架,我们需要提出一系列推动创新绩效改善的真问题
管理者如何建立思考创新的框架?
长期以来,创新之于企业的重要性一直作为一个核心主题激励研究者的思考和探索。今天,我希望从 创新绩效 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图 1| 企业创新绩效>创新投入?
回答企业创新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两个关键问题: 企业的创新绩效>>创新投入?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提高创新绩效,推动企业发展? 希望能够对两个问题的解构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创新。
创新是多元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创新流程具备一定的共性
创新最早由熊彼特提出,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的理论更加偏重于技术创新。而随着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能力、文化等视角来研究创新问题, 他们认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多个员工和部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性结果 ,在创新行为不断复杂化、创新对象不断扩大、制度的种类和效果不断多元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加系统地审视企业创新。
图 2|创新项目周期内的关键活动
虽然企业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创新流程都有一定规律可循。为了更加清楚地思考创新,一般将创新过程分为以下几大关键节点:企业内部的创新都由一个 想法引发 ,这个想法可能源于某一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这个想法包括了这对现有或未来可能的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想法的人会为该想法 寻求资源(资金、人才) 来实现想法,想法实现可能需要团队若干天(想法简单)或多年(想法复杂)的工作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 想法的开发 。开发完成后,企业需要作出决策进行 商业化及投放 。
如何通过创新绩效建立思考创新的框架?
对于创新过程的几个关键阶段有了定义后,我们需要对于创新绩效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克里斯蒂安森在其著作《竞争的创新管理》里对创新绩效的4个关键部分进行了定义: ①适应现在的客户需求;②适应将来的客户需求; ①是指企业内部对现有客户需求有效反应的能力,②是指企业是否建立预测未来客户需求的能力,两者在概念上有较大差异,因此作为创新绩效的两个独立部分。
创新绩效的剩余两个组成部分是: ③速度;④成本。 速度是指想法从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即一个企业能多快把一个新创意投入到市场上?而成本是指企业的创新系统在运行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资源是否浪费?能否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开发?
当我们把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关联起来, 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旨在改善创新绩效的创新系统的目标框架 :
图 3|关联创新过程与绩效的思考框架
在思考中最核心的是提出真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创新管理的问题上亦如是
基于这样一个基础的思考框架,那么我们继续提出大量的问题,思考如何改善创新绩效、推动组织发展?比如:
图 3| 基于思考框架提出企业创新管理的真问题
1. 首先,我们要思考 当前公司哪个维度的创新系统的目标没能达成? 是当前公司创新(a)新想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还是(b)产生新想法、开发新创意的速度太慢了?(c)开发创意的成本太高了?
2. 顺之,我们要 思考创新流程中的哪些部分造成了以上问题? 例如发现问题是新想法不符合客户需求,那么其根源是因为:(a)员工提出想法时与客户当前或将来需求的相关性太低?还是(b)有一些好的、与客户相关的想法公司没给到资金支持,却投资了与客户需求相关性不强的想法?....
3. 接下来,我们要 思考公司管理系统的哪些方面引起了这个问题? 是公司内部信息和沟通低效,各部门信息脱节导致新想法提出时与市场真实需求偏差较大?还是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员工只倾向于提一些未深度调研的想法?....
Case: 缺乏能力管理体系阻碍创意开发速度
一个从事化学品生产公司的业务单元专家因为其独特的专业背景,意识到了过去公司内部曾提出过但被搁置了的一个想法的价值,看到想法的价值后,他开始寻找能够帮助他的开发创意的人员。但当时公司的管理还存在缺陷,没有相应的能力管理体系能够告诉他哪些员工有相关方面的技能和专长,哪些员工有类似项目的开发经验。最终,为创意寻找开发团队的时间花费了整整6个月。
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来确定导致创新绩效不佳的问题根源。诊断出了问题根源,我们才能够找到公司管理的哪些方面为取得创新成果提供重要潜能,才能真正的帮助组织改善绩效。
创新需要通过系统的思考和管理才能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
从组织角度出发,创新对于提高组织竞争力、持续获得竞争优势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是,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受到组织文化、制度、管理、技术等多元要素的影响,而 每个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取得期望的创新成果,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投入到最大限度提升创新绩效的地方,需要攻克阻碍创新产生成果的问题和障碍。 这要求我们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行业背景、经济背景,通过对于创新框架的系统思考,来定位当前组织改善创新绩效、获得发展潜能的着力点。
作者:DIC创新实验室
来源:DICinnovation
更多“管理者”相关内容
-
向下负责,是管理者最大的修养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有这种“保姆心态”,所有的事情都帮下属干了,那么你更像是下属,而不是一个管理者。
-
管理者赋能|岗位出现临时性空缺,管理者如何解决?
如果管理者不做背景评估,高估其意愿,这是对公司也是对承担该岗位工作同事的不负责任。
-
刘润:给管理者的10点建议
合理,是最基本的。但合理的话,有时并不一定好听。因为这往往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指出了别人的不足。
-
管理者最不应该抱持的4种偏见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被誉为“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和权威”,帮助诸多管理者改变了职场行为习惯。
-
管理者如何与不确定性相处?
管理者需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把不确定性转化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成长的障碍。
推荐阅读
管理▪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