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优化,谨防“叶公好龙”


流程管理思想及方法进入中国大陆已经有20余年,通过这2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的影响下,流程管理以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和肯定。
在此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流程管理工作,尤其是流程优化更为广泛。接触过很多企业,可以说,80%以上的企业老板或者高级管理者,都会说“流程很重要”,并要求开展“流程优化”。
但很遗憾,有很大比例的企业、老板或高级管理者进入了一个怪圈: 意识和思想上重视,但行动上不重视 ——认为流程优化很简单,做做“减法”,建建规范,写写文件就行了;不能正确认识流程优化之实质,也不能为流程优化坚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权力资源、财务资源等)或推动和落实改变,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 流程优化流于形式,仅限于文件化,给业务所带来的价值和帮助非常有限。
流程优化
, 实质上是业务运作和实现模式的调整和改变,是“作战阵法”的改变, 在此过程中,一定会涉及人员能力的调整、职责和责任的调整、作业习惯的改变、权力的调整、思想的改变等等
有这些要素配套联动,才能让优化后的流程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价值。道理简单,但涉及到具体利益、具体问题和冲突的时候,简单的问题也就变得复杂和艰难起来。
不妨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例子。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简单业务案例。
笔者曾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下属事业部做流程优化项目,其中有一个流程叫 “普通岗位招聘流程” ,其现状流程如下图:
该流程存在很多问题,在此不做细聊,但有一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不会关注到,就是在该流程中, “招聘专员”所做的工作其实非常基础,基本上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跑流程”的活。 我们可想而知,基于该流程运作业务,“招聘专员”的能力提升、工作晋升何从谈起?“招聘专员”不稳定也就自然不过了。
后来,我们对此流程做了相应优化,其中包括增加“招聘专员”直接与业务部门对接招聘需求并控制编制、执行面试、必要时组织和提供面试技巧培训等活动,调整了招聘绩效,如增加简历推荐有效率,将招聘到岗率统计口径由原来的“入职”改为“转正”等。
这一系列的调整,对“招聘专员”其实是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能力要求,原有的一些只能实施基础事务性工作的“招聘专员”,要么学习提升,要么被淘汰。 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坚定的推动人才能力结构的调整,不能支持优化后流程对能力的需求,那么,优化后的流程势必束之高阁,形同虚色,最终寿终正寝。
这是流程优化对能力提出需求,推动能力结构调整的一个偏简单的典型案例。
我们再看复杂的业务案例。
笔者曾为一家企业提供LTC流程优化咨询。在该案例中,为提高流程协同性,建立了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同时还提出了相关配套优化方案,如:
1 |
组织优化: 如将产品开发团队与项目交付团队分拆; |
2 |
机制优化: 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分级,并设定分级管控和决策的机制; |
3 |
系统优化: 基于优化后的端到端流程,对现有的信息系统重新规划和开发;等等 |
以上种种,均涉及人事调整、权力调整、资金再投入等等诸多重大事件。不仅如此,还涉及更大更难的思想变动,如对于销售而言,不能再 “一言堂”了,需要受到产品方、交付方的制约;产品经理不能“坐等”、被动式响应,而是要主动往前靠,更贴近客户……
这些改变,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很难推动落地。笔者所经历和实施的项目中,受此影响而最终未能给客户带来实效和价值的,不在少数。(注:读者或许会提出方案可执行的质疑,在此不做阐述)
以上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业务流程,审批流的优化,也一样存在。
审批流优化中,往往会涉及职责的调整和权力的再分配,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协调各方利益,并坚定推动优化方案落地,审批流优化也必定举步维艰。
如有规避此类问题发生?
笔者认为, 企业管理者们需要认真对待以下几个问题:
1 |
在启动流程优化前, 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带来的变化,并思考清楚公司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变化,避免“叶公好龙”; |
2 |
流程优化工作不能匆匆上马 ,需要有个“优化策划”的过程,充分理解问题,评估现有资源以及可以接受的变化程度等,做好后续优化的总体策划,做好前期沟通并形成共识; |
3 |
加强优化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 ,避免“闭门造车”; |
4 |
谨防单要素(流程)行动 ,要与HR、IT,甚至包括各管理体系等联动。 |
处理好以上问题,并结合项目管理工具、流程优化方法等,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流程优化方案一定能都得到落地,价值一定能够得到实现。
本文作者:洪武敬
AMT事业合伙人
2019年11月28日 于深圳
更多“流程管理”相关内容
-
智祺流程管理培训
智祺流程管理培训,主要进行企业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方面咨询培训,包含现场管理、5S、PDCA、数据分析等基础管理,并针对仓
-
山东智祺流程管理培训
为山东及周边地区生产企业提供流程优化管理培训,全程驻厂辅导。
-
流程管理培训调研工作方法
在获取了相对比较多的一手信息基础上,再采取焦点小组、问卷调研、工作观察、流程体验、二手资料研究等方式。
-
如何看清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重组要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重新设计来达到企业戏剧性地改善,从而让企业适应新的时代——即我们
-
流程管理与审计
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业务链条,形成单位自身成熟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引导业务人员走上规范的道路,从而规避主观错误风险。
推荐阅读
运营▪2021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