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9 6 6 8 2 1 0

我的一些感受|创业视角VS产品视角

林哥职场说 | 产品干货、职业说 2020/12/17 06:08

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2020就要过去了~

这一年又快又慢,快的是时间,慢的是事业。

从5月中旬开始裸辞到正式踏上创业之路,已经差不多7个多月了,所做之事也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我喜欢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从大学懵懵懂懂接触产品,再到毕业顺其自然做产品岗,在这段时间里产品经理式的思考方式(产品思维)是我最大的收获,也对我目前折腾的事埋下了伏笔。

因为喜欢乔布斯,而喜欢上产品岗;

因为喜欢黑莓手机,而喜欢上产品岗;

因为喜欢把玩各种APP,而喜欢上产品岗;

因为梦想想要做一款属于自己产品,而喜欢上产品岗;

......

到今天为止,喜欢的东西没有变,而自己变了,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岗位,但后来我发现,万物皆产品,如果把人生看作成一款产品来打磨的话,我相信也会别有一番滋味。

在经历过之前的工作之后,虽然在文章里写到了一些负面的感受,但仍然抵挡不住对她的喜欢。

从大二开始参加各种创业比赛做产品的时候,当时也对产品本身没有太深的理解,只是在宏观上有些感知而已,更多想的是如何推广、如何营销等,对用户体验毫无理解,等后面去了实习/工作,才渐渐积累起对于产品、用户、需求、体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

喜欢你的几个方面:

1、高成就动机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成就感是我最大的动力,每次做完需求上线之后,看到有上千万用户使用时,这种感觉油然而生。

为用户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那一瞬间便是产品经理的高光时刻。

2、思维上的提升

如何正确的理解用户、如何辨别需求真伪、如何将需求产品化、如何洞察用户行为、心理变化等,都是对我而言 极大的锻炼。

在整个思考的链路中,开始追求思维上的捷径:如何快速、准确、高效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便是追求之一。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本质思维、拆解思维、框架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运用。

学会思考,也就开始理解这个世界了。

3、边界的的拓展

用户?产品?市场?商业?运营?技术?

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上都会接触到,甚至有些还会直接参与,所以相比其它的岗位,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对于全局视角的收获又是令人激动的。

从单个纬度到多个纬度的考量,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思考的边界。

当然,还有很多从中的收获,今天先聊聊这些。

为什么放弃产品岗位?

如果非要一句话概括的话,我觉得这句话很不错: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这么短,我想去好好折腾。

总体而言,有2种原因:

客观原因

决策力度降低

在工作过程中,作为PM要根据甲方、boss、甚至运营的需求而定,即便是不合理,为了商业化也要去做、不顾用户价值的时候,我知道我做不了一个纯净的产品。

当然不同业务/公司,决策权稍有些不同,但经历了三四家大厂,决策权整体降低,自我感受,要么为了生活忍受,要么卷铺盖走人,我选择了后者。

主观原因

自我满足感降低:

不管是身体上(10、11、6)还是自我追求(自由、高满足感)上的,工作过程中很难再提升,也许我当初没有再去尝试别的业务,当然也觉得没有尝试的必要性。

虽然在工作中,放弃了该岗位,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将持续终身。

创业视角VS产品视角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创业之后,发现产品视角和创业视角还是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简单聊聊他们之间的些许差异。

当然,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创业者的认知等不同,会有些差别,这里仅仅谈谈个人的理解。

决策能力

产品经理的决策力度会随着公司的调性、部门、业务等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比如从整体上来看:阿里重运营、腾讯重产品、百度重技术,所以产品经理在不同公司的地位、决策力度等不够高,当然也不全然这样,但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射出这种趋势。

再者,产品经理的这种决策力度受到的影响因素会比较少,一般受影响比如需求方、平台、用户等。

另外这种的决策力度会随着业务需求的不同,轻重不太一样,总体上力度较轻,影响面较窄;

而作为创业者,决策一直是最重要的,每一个决策也许会影响一个公司的存亡,相应的,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会更加复杂。

执行能力

产品经理从工种上来看始终是一种打工的方式,所以在工作中会存在慵懒的心态,做事的效率会稍微慢一些。

反正这周的需求完不成的话,就放在下周,即便延迟,也是上面的问题,与我无关,反正这个月的工资是不会少我的。

对于创业者而言,每一天的产出都需要着重关注,特别是初创团队,每一个员工每天的工作内容,做为这个阶段的老板,需要简单的了解。

有些时候,做为创业者看到某些工作内容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去做,这种积极的主动性要强于打工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学习力也会强于员工。

整体上做为创业者,雷厉风行&效率,必不可少。

思维方式

做为产品经理可以认为在思考层面应该要优于其它岗位的同学,会更加的有广度和深度,除了CEO之外,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在我认为应该是要求最高的。

但即便是这样,和创业者还是有些差距,我觉得有2方面:

一个是思考的 广度 做什么?能不能做?有没有必要?

一个是 思考的深度 到底做不做?具体怎么做?

另外,相比于产品经理,创业者看待事物的视角从微观会更加宏观化,也会从宏观更加具像化。

认知的差距本质上就是思维能力的差距。

价值衡量

产品经理以用户价值为住,以商业价值为辅。

创业者以利益为先,先活下来。

对于产品经理,其实在公司里,特别是在大厂里,对于ROI的考虑并不会很仔细,因为公司有钱,可以尝试,大不了错了再来。

但对于一个创业者,先活着再谈用户价值,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在做任何一个决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商业-变现能力的大小,其次才是用户价值。

当然考虑到具体产品/服务以及发展阶段的时候,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侧重点不太一样,但不管怎么发展,商业化的前提是满足用户价值,从而考虑商业化。

........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但我觉得这4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最后,在创业的过程中,运用产品思维解决问题,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创业是一场难以确定的修行,把创业当做成一个产品去运营,收获颇丰。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