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 我为什么选择“躺平”?


本文的主题在于分析讨论目前弥漫在社会年轻人(以90后00后为主)的佛系、丧文化。以及我给到的应对建议。
丧是一种什么感觉?
就是感觉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意思,没有什么爱好,没有喜欢的人,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也不想去改变这一现状。每天心情不是很好也不至于很差。对未来不至于绝望,抱有一丝期待,内心又深知无法实现。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最大的共鸣就 是“丧”,我们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却变得胸无大志,选择躺平,‘丧’和‘佛系’往往又和“受挫能力”的论调结合在一起,最终被长辈们将“问题”归结为:“日子富足了,年轻人吃不起苦”。
但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吗?如果是一个问题的话,那又是什么样的问题?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假设社会没有发生变化用以往的老办法老经验解决新问题 ,那是不现实的。
在任何一个国家,抑郁症和过劳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的原因,无疑和社会巨变、社会节奏加速、时间超载和压力层次的不断提升有关。
我们90后所面对的,是一个与父辈有着极大差别的外部条件。实际上,我们的父母们也经常不得不承认,他们 自己的经验已经无法指导我们应对现实选择问题了(除非专业领域相关)。
我想依据自己的观察,分为几个层面对“躺平现象”进行分析:
1、个体观察:
之前身边有极具“丧性”标签的同事(ui小伙伴)。我对他的“丧性”总结可以概括为, 是一种明确自我意识的体现,只不过当个体不关心或无法应对外界时,选择退回到私领域来获得生活的掌控感。
他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设计价值,但是无力于ui设计在产品研发中容易被支配缺少话语权的地位,在工作中会消极抵抗, 因为他认为既然毫无改变现状的希望,但又怀疑管理者是否能继续维持哪怕是表面上的管理秩序,于是在无助、无望之下报以冷嘲。
最典型的就是他和我工作对接时爱说“你们高兴就好”。 一种消极抵抗的态度,不再那么轻易积极认同,投身其中。
2、互联网层面:
移动互联网从2014年全面爆发,微信公众号兴起,自媒体的时代轰轰烈烈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而媒体开始传达信息的方式和内容也开始发生转变(具体原理可以看看 尼尔·波兹曼 的《娱乐至死》)。
社会现实影响了媒体的传达,反过来媒体重新塑造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
在现实社会中潜在的内卷和阶层固化,被依靠洞察情绪的自媒体们和话题运营的社区狠狠的抓住了这一波 “情绪流量” ,然后开始生产和贩卖这些情绪 (这也是我之前研究互联网运营时最厌恶的地方,运营者们为了数据指标而不顾社会道德影响) 。 不限于焦虑、压力、慕富、资本美化、消费主义。
随着互联网论调趋于统一,大众就真的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阶层上升了。加上大家已明白早期原始资本积累带血的。
大家都想在强大的家庭经济资源庇佑下,肆无忌惮的做小孩,不为名不为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实现人生梦想意义啥的。但是放下手机,自己抽到的只是普通身份,网络里的美好生活幻想真的和自己无关,从而产生心理落差。
在网络媒介中,我们看到的每个人都活得光鲜亮丽,这让“丧系青年”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 这也是背后资本 利用社交媒体的失真来刻意强调落差感, 此时,一条早已设 定好的道路摆在我们眼前——想不丧吗?
来吧,奋斗、消费、买房、旅游,才是摆脱焦虑的唯一办法。
3、社会层面:
中国近三四十年来的个人主义进程,既赋予了我们年轻人权利意识和自主权,但也使我们更能产生那种无力感,那是以往“身为团体一员”的个体很难体会的。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期结束,大学扩招后带来的大量高学历人群又进入市场。 其结果是,这些曾经在相对优渥生活和乐观预期下长大的一代看见了生活的真相——
我们需要在有限的选择下与无数人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却可能比父辈小得多 。
我们是在相对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下养成的,很自然地也更有参与感,但在现实中却发现隐性的父权制更难对付。真实的体会到无产阶级打工人的生活滋味
这也就造成了个体意识觉醒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双向冲突,当然并不是什么势均力敌。微弱的个体在社会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像一根稻草轻易被弯折,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笔者总结:
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
现实和人生也并不完美,没办法一开始抽一把好牌。
好在人生不管什么都是一半一半。没有绝对的困境。 认清生活现实后,接受自己现状,普通的境遇和资源也可以做转化,只不过需要慢慢来。
focus yourself , 跑赢信息差,美好生活一定会有的 。
不要想着 社 交 换阶层,也不要想着空手套白狼,做好自己,一切人生全凭赤手空拳,凭的不是钱和家庭背景,而是心态有多稳,到最后下半场输了都是心态崩了。
我目前的建议听起来更接近于“佛系”。我觉得,丧更倾向于“习得性无助”——丧失行动力,对现状无能为力,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期待。
佛系则是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虽然无能为力,但我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无能为力。尽管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依然要继续做该做的事情,未来变得怎样我也都可以接受”。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如何演变,愿每个年轻人都拥有这样的英雄主义,愿每个年轻人都学会接纳普通,接纳不上进的自由,也保有奋进的勇气。生活可能朴实无华且枯燥,年轻的我们也许有些生不逢时,但请别错过我们的一生。
这一生只愿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IT科技▪2022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