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9 6 0 0 2 3 6

拥抱通胀

独角兽智库 | 深入产业链研究 2020/12/10 17:47

年底,行情反复且振幅大,挤仓的挤仓,砸盘的砸盘,幺蛾满天,投资者普遍缺乏耐心,短线交易纠结中。

我们认为:通胀大幕已拉开,商品整体抬升中,股市也结构慢牛,20年新冠中走出,呈现通胀苗头,年底我们有必要再梳理梳理,感觉通胀驱动仍在延续,甚至21年上半年可能会加速,值得参与。

强烈的复苏预期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文华商品指数(周线,2016-2020年)

1、复苏预期,为什么?

国内需求稳定的基础上,强力带动中国出口( 两个揣测:1、因疫情积压的需求释放;2、各国加码放水导致)

对欧美来说,疫情杀伤的是实体,但欧美放水(不仅仅是信贷,很多是直接送钱居民),其实消费影响不大,有限购买力只能集中在生产稳定的中国,局部拥挤罢了。在欧美产业复苏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维持在高水平甚至会加速,国内的强复苏预期依旧。

2、复苏动力,还在吗?

各国继续加码力度,未见放松。各国政府也顾不上形式讲究,换着花样刺激,放水额度越来越大。美国M2历史性的暴增,有点恐怖。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美国M2走势对比通胀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各国刺激手段一览

全球集体放水,数额极惊人,虽放水是针对疫情救急,而眼下市场信心缺乏,流动性陷阱使得放水成效大减,各国需求虽没崩但也并不很好,生产反而集体崩溃,财政债台高筑,放水效率不佳没激发需求,更多是资本市场囤积等待,负利率在所不惜,各主权货币都很危险,个史无前例的货币堰塞湖,妥妥的大危机写照。

我们有足够理由担心:一旦疫情缓解,经济复苏,囤积货币会否瞬间释放需求,届时会失控的,洪水滔天,消费剧烈,放水有迟滞但不会无效?但集中爆发会更危险,20年底的中国有点这个苗头。

附:据美国银行的计算,除年初至6月创纪录的134次降息外,全球总刺激方案(包括财政和货币刺激)现在已达到“惊人的” 18.4万亿美元,其中包括10.4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和7.9亿美元的货币刺激方案-占全球GDP的20.8%,主要是在过去三个月内注入的!(20年6月)。

疫苗投放是开启消费心理的转折

11月多医药公司公布疫苗研发进展,12月英国第一个特批,中国疫苗也纷纷投入试用,疫情困扰的投资者情绪有了很大缓解,大家普遍对21年不再担忧(其实19年底,没新冠,全球经济一团糟,21年即使新冠不再,经济能耗吗?难说,但情绪肯定会好)。投资者目前都在等拜登刺激,市场中弥漫着较强烈的复苏预期,这仅仅是情绪。

1、 先前持续放水但被金融囤积,流动性陷阱下的货币堰塞湖

2、 疫苗投放,情绪缓和,预期复苏,需求预期启动,中国需求最好之时。在欧美生产未复苏之前,预期中国需求景气将延续(21年1季度)

3、 持续的大规模金融刺激,一旦疫情缓解,迟滞需求将被迅速释放,过剩资本将肆意追逐商品(20年下半年-21年上半年),通胀开启,会否进入螺旋型通胀拭目以待

历史放水多,但经济危机期间,即使阶段通胀也没人敢停止刺激,两害相权取其轻,鼓励通胀的延续(21年上半年预期通胀继续),直到未来出现恶性通胀,但时间未知。

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无论成本推动、还是需求拉动,都是货币过多,最怕陷入螺旋恶性循环,那就是大危机),货币已经太多太多。

钱比货多(除各国自身通胀,国际货币市场也传导通胀,尤其是美元危机而贬值,会带来全球性通胀,20-21年预期美元持续贬值,刺激资本冲击商品,更容易陷入通胀循环)

通胀预期会自我实现、最担心堰塞危机---通胀迅速释放。

大规模持续放水------美元外流而贬值-----疫苗缓释情绪----经济与需求逐步恢复-----商品整体上涨-----资本持续冲击挤仓-----循环通胀-----恶性通胀----金融收缩(中国最可能收缩)----滞涨

担忧滞涨

通胀不怕,危机时期适度通胀是政府期望,但最怕滞涨,神仙也没招。

1、通胀与复苏到底谁跑得快

西方国家长期放水,但始终通缩而不通胀,因为宽货币被资本市场吸收,资金没法去产业而持续空转,国家只能实施更大规模刺激,引发更多金融空转,只要经济不复苏,利率依旧负值,刺激就一直被动堰塞,刺激无效。

但是,一旦经济真复苏,资本肯定不会闲着的,资本市场的蓄水池将打开,通胀将显著加速。看看2016-2017年的美国,经济复苏后显然通胀跑得更快,美联储被迫持续加息,结果是经济再寻底,美联储又是加速降息,忙死了。

这次,我依旧看好通胀比复苏跑得快。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图3:2015-2018年FED联邦基准利率与CPI对比

2、滞涨危机

温和通胀为政府喜爱,但如果通胀加速就要考虑加息抑制,防止发展为恶性通胀。

当前还不担心,好不容易经济才刺激起来,政府哪敢轻易加息,所以市场对通胀有高容忍度,这会诱惑通胀的自我强化,最终估计还是要加息而经济被压制,需要较长时间来印证。

历史经验是,经济持续低迷而物价适度通胀,双难局面就是滞涨,通常大危机后的萧条周期就是滞涨周期,是看持续的,是大繁荣的反向补偿。

3、中国政府的抵抗

大危机,各国都难,中国也难。但所有政府中,中国政府最有条件对抗经济衰退的,但同时也是对通胀最担心的,东方社会民众的高度趋同性,日本大通胀的经验教训历历在目,需要强政府的中国持续逆市场调节。

20年下半年,国内经济显著升温,央行提前收紧金融,加速开放IPO,并有序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以紧货币强汇兑的组合来对冲国内通胀压力,尽可能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局面很好,数据强劲。

新知达人, 拥抱通胀

图4:2019-2020年国内十年债走势图

未来疫情缓解,欧美产业恢复前,大概率预期中国订单持续,国内经济良性复苏中,商品整体重心抬升,通胀预期越发明显,12月多商品挤仓,股市震荡上涨,投资者情绪比较高。中国政府始终谨慎,但担心资本会进一步攻击商品,激发更大通胀压力,还好原油暂时还弱,通胀压力可控。

16-17年全球经济复苏期间,美国加息、中国收紧,压制通胀,但也造成经济迅速衰退。预期21年,通胀升温,美国形势很难,暂时肯定不会加息,而如果通胀过高,中国随时可能再收紧,市场变数加大,进而抑制全球通胀。但21年内不用担心,通胀局限在商品市场,也是政府欢迎的,资本市场也不会客气。

至于滞涨,可能要更迟些,标志是原油大幅启动(感觉更多政治因素的突发,而不是需求拉动),暂时不确定性太大,作为投资21年可不考虑。

数据并不孤立,国际整体框架下,不确定性越高的市场,底层逻辑的梳理越是关键。21年我们锁定通胀,20年只是开始,21年伴随着渐进复苏的通胀加速,政府不敢轻易回收流动性,资本有很多游戏参与,通胀始终跑赢复苏,直至未来加息或金融收紧(中国最可能),那可能就是恶性通胀的苗头了,滞涨是大概率事件,而历史上滞涨都是可持续的,艰难时期还在延续,中美对峙继续发展。

商品市场供求博弈热化,资本冲击刚开始,12月挤仓此起彼伏,扩仓无止境,金融定价趋势明显。

但不仅是供求,我们还需要增加思考金融,通胀预期下的资本冲击越来越大,使得商品重心抬升而振幅加剧(金融属性的商品更强,供求属性商品趋势感弱且振幅巨大),拉长时间来看,20年V型反转,21年重心继续呈强,做多比做空还是划算得多。

拥抱通胀。拥抱2021。

《价值投资的时代来临,业绩为王,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周期上,股市已进入新阶段,2016-2019年的去杠杆周期是这个大周期的确认期间,后面还有5-10年的延展期,直到颠覆性技术出现。

未来5-10年,房地产、疯牛股市等无脑买入的财富增值模式确定已成历史。经济增速会像下楼梯一样逐级下降,受益于利率下降、供给侧改革和龙头效应,好公司股价会像上楼梯一样逐级上涨,大盘指数会分化,包含更多好公司的指数将走出结构性慢牛。

未来5-10年,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必须要精细化管理。第一,可以精选基金让别人帮忙理财,但是基金筛选对很多人可能比选股还难;第二,投资指数和行业ETF,这需要判断大周期的能力;第三,投资能力圈内的价值成长股。

过去一年感受最多的,是价值成长股的投资策略比前几年溢价率明显高很多,擅长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大部分都有超过指数的净值收益,这背后的逻辑是股市生态的根本性转变,去杠杆这几年让以庄股为中心的上市公司、机构、大户和散户损失惨重,所以短线大涨大跌的博弈行为大为减少,很多资金转向了长线机构化的投资行为。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