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9 6 8 2 0 2 7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Carly_小叮当 | 知乎简书产品专栏作者 2020/11/07 05:25


hi,我是小叮当。之前 在深圳日常像旋转陀螺一样的996社畜生活,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体感产生了怀疑。 种迷茫焦虑 样在豆瓣 知乎上蔓延整个当下 的年轻人 我们按照 常规的路,读了大学、研究生,努力的在 城市里 工作 天机械的重复,工作充实。 在没有家庭压力责任的前提下,我似乎还可以奢侈的问一句:


“我到底喜欢什么”


那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每天的高压工作在重复看不到什么前途希望,甚 至体会不到工作的意义价值感,容易让人陷入迷茫无助。就像是中年危机来临之前的危机,可以定义为“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和我类似的体验?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耶鲁大学William Deresiewicz在《优秀的绵羊》里写到,从小到大我们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我们尝试的跳过一个个圈,最后的精英学生学会的能力就是跳圈。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回顾我们的人生,从小到大,幼升小、小升初、自主招生考、中考、高考、大学就业或考研读博;学习了唐诗宋词、楞次定律、托福词汇..终极的目的其实是学会努力的跳圈而已。

教育体系也在灌输我们一种仪式感,高考、考研、出国留学,你的人生里总有一次无比重要的考试。它是可以改变人命运的神圣考验,你为了结果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你牺牲了一切,到最后你可能成功了,这是你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若干年之后,回头看,我们只是跳过一个圈而已。仅此而已,人生才刚刚开始。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残酷的是,一个人会因为跳圈而获得周围人的喝彩和认同,似乎赋予了个体所应有的价值,但是他走出舞台之后面对自己呢?

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在学生时代、工作社会化中学会的的跳圈技能,我们别无选择,是社会在逼迫我们,并且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了当前内卷化。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顺从,第二条是反抗。
顺从是指顺从社会化的过程,比如进大厂、考研、考公、去国企事业编,去一个大家都很羡慕的体面单位工作,成为一颗螺丝钉。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但是我们在这个跳圈的过程中,迟早需要面对自己: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事情,擅长做什么?一直顺从下去的话,只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畜,如开头所言,日常像旋转陀螺一样的重复着生活,接下去就会遇到“中年危机”。

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在社会化里消磨掉自己的梦想,他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里,变得比自己青年时代少了激情,变得疲于生活,无精打采。这就是接受社会化的代价。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那么“反抗”呢?抗拒社会化,自己也有接触到这样的社群和人群,他们在抗拒和社会化妥协。也分为积极抗拒和消极抗拒。消极者脱离主流社会,在十八线小镇赚少量的钱,及时行乐。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伊卡洛斯 是反抗社会化的完美隐喻
而积极抗拒者,他们通常带着自己的梦想,希望用自己的理想去改变世界,这些理想主义者大部分失败了或者没有赚到足够的钱。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朋友创业在做的青年 对话平台


笔者观点:

现实并不完美,我们要去尽量的面对他们。如果人生最差的结果可以接受(回到父母身边),那么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里,继续保持自己的速度和野心。

新知达人, vol.19 “我到底应该喜欢什么”


而当下的痛苦,给予时间一定会过去的,在痛苦中求助和反思,反而让我们更清醒。只不过我们的选择不会再来一次。所以希望我们可以在面临危机时,尽量的用自己的方式去试一试,去逐渐靠近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毕竟梦想不能再来一次,为什么不在自己还输的起的时候去试一试呢?
人生有限,唤醒内心的热情,勇往直前。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