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分享10: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思维模型?

远古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我们的祖先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掌握了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从此人类吃上了熟食,可以吸收更多的优质蛋白质,从而促进了大脑和智力的发育,进而会制造更多的石器,作为生产劳动和战斗的工具,人类从此走向了浩瀚恢弘的发展之路。
马克思说: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当今时代,能让我们的发展的源动力,能让我们改天换地、实现超越的,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维。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还是马克思说的),所以,我们要修炼我们的思想,打造我们的思维,而思维模型,就是打造思想的工具,它可以更轻松的让我们的思想获取更多、更优质的蛋白质,也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走向自我发展,更好的成为我们生产劳动和战斗的工具。
那么思维模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框架作用,思维模型都是前人总结出的精华,它是一个基础,是一个基本成型的模具,有了这个模具,我们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有效率的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盖房子,你是自己一砖一瓦的盖简单呢,还是拿一个现成的架子往上面添东西简单呢?结果不言而喻,有一个现成的框架,你只需要添上自己需要加的东西,只需要进行个性化改造就好了。这就是框架作用。
公式作用,人生其实很像做数学题,你可能知道一个确定项,也可能知道两个确定项,但是你预测不了结果,公式就是让我们把确定项直接代入,进行求值的最好工具,而思维模型就是通过已知 A推导出未知B的方法和途径,我们上一次搞活动的时候,我曾给大家推荐过一个销售漏斗公式,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当你面对销售一筹莫展的时候,拿出这个公式,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我们的思路就清晰明朗起来,求值的结果自然也出来了。
储备工具,任何一个商业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培训学校同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授课程、研发课件、营销推广、学校管理等都需要找到适用的方法,就像修理机器,该用螺丝刀时不能用扳手,该用钳子时不能用电钻,各式各样的思维模型,就是我们人生项目的工具箱,工具趁手,解决问题时才会游刃有余,才不会刻舟求剑,越改革越糟。
辨别真伪,思维模型掌握多了,我们的认知能力,看问题的清晰程度都会大幅度提高,用思维模型看问题,就像手里有了一个放大镜,能让我们掌握一种 “上帝视角”,能揭开蒙在眼前的那一层纱,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不慌乱、不盲目,轻松惬意,豁然明朗。
建模作用,建模就是建立模型,我们掌握了思维工具,可以运用这些思维工具,去预计一个商业项目,去解决一个人生难题,把每一个因素和因素间的连接关系确定好,用不同的思维工具来搭建自己的模型,进行推导论断,相当于有了一双 “未来眼”,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传说中的人生高手。
我们初中都学过一篇华罗庚的课文,《统筹方法》,它讲述了华罗庚关于烧开水得出的统筹方法的一篇文章。课文中讲了三种烧水泡茶的经过,第一种:先洗水壶,然后烧水。烧水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做完后只要等待水烧开就好。这个过程需花费 15分钟。第二种:先洗水壶,再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然后烧水,再泡茶。这样共花了20分钟。第三种:先洗水壶,然后烧水,然后拿茶叶,洗茶壶、洗茶杯,最后泡茶。这个时间也是20分钟。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用了统筹思维这个模型,效率就高很多,所以,思维模型的应用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和我们息息相关。
这几年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有一个见解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重要,那就是,一个人,只有认知的提高才会带来真正的成长。我们周围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方法论,从鬼谷子到厚黑学,从狼道到商战,从成功学到鸡汤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这些套路、权谋之术,会把我们带偏,轻则四面树敌,重则把自己玩死。如果只是单纯用方法论去解决某一点的问题,没有高度更高的认知,单纯依葫芦画瓢,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一切成长的前提,就是认知的提高,而认知提高,则需要先从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开始,让一个个思维工具成为攀登更高人生的梯子,成为照亮人生的一盏盏明灯。
疫情期间,大家的面授课程都还没正式开始,时间较充足,我整理了一下我认为比较有用的思维工具,从下一期思维分享开始,我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每周给大家推送一个思维工具,让我们一起提高认知,揭开遮住我们目光的轻纱,用这些思维工具,看的更清,做的更好。其实前几期的思维分享都是思维模型,比如人生的高斯曲线就是概率思维,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化解思维,让微信群成为生命体就是进化思维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再多不如自己明白,而思维模型就是我们的渔具,我们处于一个激烈纷繁的时代,手中有了好工具,不再徒手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时,我们会更自信、更从容、更坚定!


职场成长▪2022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