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想做产品经理该怎么走?


我喜欢阳光,给人温暖
这个问题是在知乎邀请回答的,简单copy下:
在2020这个环境形势下,对于应届生而言,求职显得越加困难。
每年的毕业季被大家称之为最难毕业季,但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也许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里被称为地狱级难度的产品岗和算法岗。
在考虑“ 应届生想做产品经理该怎么走” 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建议你仔细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
为什么要做产品岗?
-
是否真正已经确定了要做产品岗?
-
你对产品岗了解多少?
搞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产品岗该怎么准备。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本质思维,校招的本质是挖掘高潜人才,如何挖掘?
无非这么几种流程:
-
简历
-
笔试
-
群面
-
专业面(一/二/三面)
为什么我没有提到HR面,因为录取你的决策权取决于业务面,HR面可以算是个跑腿的。
简历
既然要做产品经理,肯定听说过产品思维。
那么第一步万物产品化,将每一件事都看作成一款产品,包括这里的简历。
简历的构成暂且分为这么几个因素:
-
排版 - 用户体验
-
内容 - 产品质量
-
数据 - 衡量指标
-
排列 - 优先级
1、排版
简约之上是王道。
之前在招实习生的时候,看了成百上千的简历,花花绿绿的排版,各种各样的排版都有,一眼扫过去如果内容质量不高的话基本不看。
同样的,做产品也是,在保证核心需求的解决基础上,尽可能保证“清爽”,看看微信就知道了。
另外,不太建议用所谓的“超级模版”这样的编辑软件,同质化太严重了。
拿到10份简历,有7/8个是用某模版软件做的,一眼扫过去基本差不多,这时候就是内容为主了,会去重点看他们之间内容的质量
对你而言,你觉得简历用模版非常好,结果,殊不知从侧面加大了面试官对你简历本身的考核。
2、内容
内容质量决定了邀约面试的概率。
在互联网公司,当然,至少在我呆过的公司里(样本量为6)和辅导一些同学进入大厂(样本量为60+)得出:
没有产品/运营相关的经历,极难过简历筛选,即使是985高校,清北也许也不行。
什么是产品/运营相关的经历?
这几个作为参考:
-
互联网创业项目,如果有成果(融资/DAU),那就是顶尖的。
-
大厂的实习经历
-
自己的产品项目
-
产品体验/竞品
-
运营的账号等
重要性依次递减。
有了这些基本上算合格了,再详细优化下基本上不成问题。
我只能说合格,并不是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就一定能去大厂,那就太幼稚了。
3、数据
在互联网公司里,一切即可数量化,数据导向。
数据一定要体现在你的简历中,如果没有数据,用别的方式来证明你的成果。
一定不要去编。
对于大多数应届生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何用优美的数据为你的简历画龙点睛,那又是一门学问。
在数据这块,从写到简历,到面试的演绎之法,也是重中之重。
4、排列
重要性强的放在最前面。
在整个简历中,无非有这么几种:
-
个人背景
-
实习经历
-
项目经历
-
校园经历
-
其它技能
在这些分类中,在写简历的时候不要瞎排列,想想重要性和优先级。
笔试
在笔试这块,在整个校招的过程中,分为两种:
-
其一是行测题
-
其二是主观题
对于行测题,除了练之外,好像没有其它有效的路径了。
对于主观题,之前给同学讲的时候,我把它分为四类:
-
产品设计类
-
产品优化类
-
估算题
-
产品分析类
方法是有的,需要咨询的话同学私聊我即可。
群面
是能力也是运气。
我看你行就行,看你不行也没办法,主观因素比较大,线上群面还可以,线下的话主观概率会更大。
漂亮、好看、帅、气质、音色等都有可能会影响你。
关于群面具体就不讲了。
专业面
实力=广度+深度+边际+产品思维+框架意识
同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说实话,这块没人带的话,在自己的认知里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即使,这些我都告诉你了,依然拿到大厂offer的概率不大,但真的对你有些帮助,点个赞也行,如果想要真正进阶,直接报我的超级星计划,虽然是广告也是实话。
这就是为什么看了那么多面经,读了那么多书,报了几个辅导机构,依然拿不到offer的本质原因。
希望2020这个节点上,大家不要放弃,坚持加努力,选对方向。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说明:个人背景、公司大小、个人认知、渴望程度、抗击打、天赋、自身迭代速度、愿付价值等,都有可能影响求职。
更多产品、运营、求职干货:公众号:林哥职场说。


产品▪2022年度十佳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