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下
海量新知
1 4 7 1 9 8 4 1

教练的修养|不能被AI完全接管的一种人文主义理想

领导力视界 | 领导力发展新视野 2023/11/22 00:05
领导力视界, 教练的修养|不能被AI完全接管的一种人文主义理想
​     好听爵士001|2023​​​​​​​​​​​​​​​​​​​​​​​​​​​​​​​​​​​​​​​​​​​​​​​​​​​​​​​

领导力教练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生成式AI条件下的模拟人教练目前已经出现,并运用在员工发展上。


我们已经领教了ChatGPT是多么善解人意,一个流行的AI对话聊天的视频就展示了,它足可以把女人所说的多种意思是什么意思准确理解并表达清楚。


这涉及到相当严肃的话题:人类的领导力教练若被AI所替代,我们存在的意义将很难讲清楚。


我的看法是,不会。


在领导力的高复杂情境、人类相互感知敏锐性和双向情感温度需求、数据隐私等多个方面,AI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同理心,难以全面接管教练角色。


这里先分享一下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著名导演谢晋,给我们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如影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


他坚守自身的艺术价值观,在艰难坎坷的人生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自身的梦想。


他有一个智障儿子,经常在家的大门猫眼中张望着等待谢晋回来:小小猫眼成为儿子的唯一世界,那里浓缩了对亲情的期盼。


有一天余秋雨对谢晋讲:“谢导,你是不是就是你儿子?在特殊的岁月中一直坚守希望,坚守自己所关注的艺术世界。”


谢晋听了为之一震,陷入久久的沉思中。对于余秋雨这番话,谢晋何尝不能察觉到切身的感受及知己般的理解呢?


在这里,余秋雨不经意的一瞬间充当了谢导的人生教练。唯有深厚的友情及深度的了解,才有触动对方内心涟漪且增强力量的效果。

我们期盼有这样的挚友,更期望有这样的领导或同事,能够在内心深处给我们力量。


这样的教练,可以是外行教练内行:不给答案,不给方法,也很少给直接的建议。


他们关注的是人的内心,让人自我察觉、思考问题并得出答案,最后承担行动责任。


教练并不教你怎么做,和导师不一样,导师是要示范并给出明确方向和方法的。


不知道范增当年作为天下第一谋士,辅助项羽是运用教练还是导师方法更多,但古代谋士的工具箱中一定少不了教练方式。


从中国古典文献中看,古人语言表现越质朴,礼仪道德越敬畏,一问一答就越有教练的涵义。


按照英国专家约翰.惠特默的说法,教练是帮助人提高自我察觉、责任感与自信心的。


教练的提问,开放性问题多,认真倾听,不评判且有耐心,本身就是礼貌,容易获得亲近与安全感。


他们会顺应你的问题点,并在关键处切入到能够帮助你的问题点,让你自己找到答案与行动方向,最终使你的潜能得以释放出来,无疑是智慧的。


由是观之,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记录,中国文化对和西方教练文化其实一脉相承。


领导力视界, 教练的修养|不能被AI完全接管的一种人文主义理想

教练方法作为领导者时间管理最有效的工具,本质上是人文主义,一切以人为中心。


什么是人文主义?中国文化体现为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与集体精神,西方文化表现为对人性、个人能力及价值意义的尊重。

如果只掌握西方教练模型或提问的方式、流程(建立互信、提问找问、察觉、行动方案与执行、监督,或步骤一二三与评估工具),而不关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共情关系,缺少对心理剧场的敏锐洞察,容易导致教练方法的公式化与游戏化。

当领导行为在教练干预中发生逐步改变,某种意义上也是推动公司文化DNA改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在公司内部日程的上下级关系中。


比如有不少业绩能力未必很强的企业高管,为何能够久居高位?


从教练的角度看,他们在与最高层的接触中,不经意的运用了教练的方法,并融合了向上管理技巧,让BOSS们在情绪管理上产生了依赖。


但这和专业的教练方法有本质区别。后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与领导相处,而是如何解决对方内在动力或绩效的问题。


就团队教练而言,也不是类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解决方案,需要教练从外部有系统的介入过程,以减少公司政治的负面干扰。


这样的教练必定善于洞悉人心与团队动力,游走于智慧与情感兼具的问答之间,不受限于工具,无条件正面关注你的内心,可靠、灵活并值得信赖。


AI教练或许可以支持自我觉察,辅助领导力发展进程管理,至少运用更多的是程式化的教练式提问。


而就谢导复杂的案例,AI教练则很难理解其内心的矛盾纠葛,并即兴做出深层次对话。

作者更多内容

新知精选

更多新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