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阿里云的“不再推进完全分拆”


最近,科技行业发生了很多急转弯的大事。
上周,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披露,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即“阿里云”)的完全分拆,并将继续评估各种方案来凸显云智能集团的价值。同时,阿里巴巴将坚决加大对阿里云的持续战略投入。
消息一出,各方震惊。备注:今年3月,阿里组织重大调整,构建“1+6+N”的组织架构,其中云智能为“6”的其中一环。彼时,张勇认为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为什么突然叫停拆分计划,阿里云给出的解释是:“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这件事情引发了很多媒体朋友的讨论,有人认为阿里云智能集团暂时不分拆了。其实,这种理解不对。暂不分拆和不再推进完全分拆,是两个意思,阿里选择的是后者。
暂不分拆的意思是,现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不适合分拆了,所以暂时还是和阿里巴巴母公司在一口锅里吃饭。但是,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分开出去,另起一口锅。
不再推进完全分拆的意思是,阿里云还是要分拆,只是说不整体分拆,而是把其中一块或者几块业务(完全面向市场化的业务,比如钉钉)分拆出去。同时,阿里云主体核心的部分(研发体系and核心资产)还是和阿里巴巴高度站在一起,在一口锅里面吃饭。
至于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再推进完全分拆,到底是因为美方的芯片制裁,还是因为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乃至其他原因,都充满了可能。
就此,我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提出了几点原因,谈了一些看法,今天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芯片管制和市场大环境不好
近年来美国对先进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给阿里巴巴的云智能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如果分拆上市了, 分拆可能使云智能集团更加暴露于制裁风险之下,导致业务发展受限。这个风险太大了,所以就暂时退了回来。
不再完全分拆,保持核心体系在集团内,保持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制裁挑战,并统一调配资源,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况且,这两年市场环境不好,中概股表现大多惨不忍睹。BAT、快手、美团、京东等,市值相比高峰期都跌了一半,甚至不止。无论阿里云也好,盒马也罢,只要上市就免不了要补跌,何苦呢?
二:竞争环境巨变 国家队爆发
以前谈云服务市场竞争,阿里云的主要对手是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这一年来随着大模型、算力革命的觉醒,拥有更多算力的国家队全面爆发,电信、移动等陆陆续续在很多个业务上抢占了阿里云们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环境的巨变,彻底打乱了阿里云的战略部署(当然,也打乱了其他两家的发展路径)。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今年以来,阿里云采取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策略,全面下调其核心产品的价格,降幅高达50%,涉及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和安全等各个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云选择了只分拆部分业务的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这种策略不仅使阿里云能够保持进攻态势,抢占市场机会,同时也能够在必要时回到防守态势,保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这种部分拆分的智慧策略展示了阿里云在市场变化面前的灵活性和战略远见。它既能整合集团内部的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发展,也能更精准地瞄准市场机会,应对外部挑战。未来,阿里云将继续在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下,灵活调整,保持竞争优势,深化云服务市场的发展。
三、云服务是水和电一般的基础 不是一项单独业务
之前在评论腾讯云时,我说腾讯云不仅仅是一个独立部门,更是其他业务赖以发展的基础。腾讯游戏业务、金融业务、腾讯视频甚至像微信小程序这种网红项目,都无一例外离不开云的支持,没有云这些业务不可能支撑几亿用户的服务需求。与此同时,腾讯投资的很多伙伴也离不开腾讯云,像滴滴、58等企业也都通过腾讯云的赋能,提升了运营效率,优化了成本结构。腾讯伙伴这几年快速成长,也无形中提升了腾讯的估值和影响力。
同样,对于阿里系来说,云服务不是一项单独的业务,它是承载其他业务的一个基础。比如说电子商务是一个业务或者业务体系,文娱是一个业务,社交是一个业务,饿了么外卖是一个业务,盒马是一个业务,这些业务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云服务的支撑。
我们要搞清楚,对于阿里云来说,到底承担怎样怎样一个角色,是一个面向市场化的纯赚钱的角色吗?是,但主要不是,它是一个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赋能千行百业,当然也赋能阿里系自己的业务。
那既然这样的话,就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市场化的业务来看待,核心的部分不要拆分。而且,核心的部分(哪怕不赚钱)应该被母公司更好的呵护和投入,甚至不计算得失的投入。当然,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战略上的布局、技术上的支持、品牌上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呵护。母公司应当持续、稳定地为这个核心部分注入资源和力量,助其稳固市场地位,实现长期发展。
作者更多内容
-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登上热搜榜首,释放了什么信号
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和利用,而不是“储存起来”。
-
#2023数字物流大会#贺登才的灵魂十问和翟学魂的技术突围
增长放缓的时代,中国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正式启动。
-
取消互联网接入服务外资股比限制 新一轮外国互联网入华浪潮要来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越来越开放的中国,给世界更多新可能。
-
#探访盒马工厂#盒马的新变化:不止折扣化升级
盒马既是一家新零售公司,也是一家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
-
答应我,别再沉迷2分钟一集的短剧了,好吗?
在发力短剧成为大潮的当下,也有人逆势操作。
-
反思“一蜂窝都搞大模型”,李彦宏和杨元庆想到一起了
一个简单的逻辑在于,多个大模型的存在意味着更多的技术路线、更多的尝试和创新。
-
2023年双11大促回顾:李佳琦直播间,到底带来怎样的价值?
双11大战的硝烟散去,我们终于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些有价值的话题了。 今年双11期间,作为带动大盘交易额实现可观增长的
-
2023双11复盘 全网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电商开启高质量发展
现在的促销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下手。
-
#2023双11后观察# 中国电商走向全球 激活经济新动能
只有中国可以出现SHEIN模式,换作印度和美国都不行。SHEIN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
斯诺克冠军张安达:一个关于“坚持梦想”和“薪火相传”的故事
斯诺克被誉为“绅士比赛”,强调的是文明、尊重、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
IT科技▪2022年度十佳创作者